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【投注官网】

图片
奥数网
全国站
您现在的位置:奥数 > 家庭教育 > 兴趣培养 > 正文

浅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

来源: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:奥数网整理 2018-11-17 19:12:18

智能内容

 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的个性倾向,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。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, 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,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。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,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, 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 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。下面就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, 谈几点做法和体会。

  1、在创设情境中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

 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,喜欢追根问底的特点,教师巧设疑点,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。例如在教学“圆柱的体积”这节课时,我拿了两个体积相等、形状不同的圆柱体,一个底面半径为6厘米,高为2厘米;另一个底面半径为3厘米,高为8厘米,问学生:“谁能看出哪个体积大?”当全班同学争论不休时,我告诉学生:“要回答这个问题,很难直接看出来,要通过计算才能知道哪个体积大。怎样计算呢?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”。这就很自然地导入新课,学生兴趣盎然。

  2、在观察比较中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

 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越用力“灌输”,学生越没有劲学。因此,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,教师就应该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例如:我在教学“分数的基本性质”时,先复习旧知识,在黑板上出示三个分数3/4、6/8、9/12 ,直接问学生哪个分数大?哪个分数小?为什么?这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,在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,引导学生等分同样长的线段、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和同样大小的圆,并各取出其中的3/4、6/8、9/12 ,让学生通过观察、比较,自己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,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。

  3、在动手操作中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

  根据小学生喜欢动手、动口的特点,我经常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操作,让学生通过拼一拼、摆一摆、画一画、量一量等方法来学习知识。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识的来源与发展,体验到参与之乐、思维之趣、成功之愉。如在教“长、正方体体积”时,我让学生准备12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,要求同学们用这些正方体拼成一个12立方立方厘米的长方体,看谁拼得形式多。同学们兴趣很浓,积极动手动脑,拼出了长、宽、高分别为①1厘米、3厘米、4厘米;②2厘米、2厘米、3厘米;③1厘米、6厘米、2厘米;④1厘米、1厘米、12厘米等几种长方体,通过对拼成的这几种形式的观察、计算,它们的体积都是12立方厘米。因此,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。这样不但启迪了学生的思维,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  总之,只要我们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,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